Just another WordPress.com site

2010-02-10 每月一書:僕人

對於人的管理,你是用「威信」還是「威權」?
威信和威權的建立,你知道的麼去分別嗎?
或許,我們應該要用「心」去帶、協助及用「愛」對待下屬及朋友。
別忘了,他們也是「人」,而不是機器。

本書是用作者用親身的角度,在修道院的七天中,每天的同儕談論的點點滴滴。
作者是個管理者,但在他的工作中,下屬對他十分不滿、家庭的生活也瀕臨破碎。
在老婆的協助下,他到了一家修道院去,重新的去檢討自己的種種一切。
沒有想到,當作者暫時放下一切,和各自不同地方來的人們,討論的結果讓他重新檢討。
不只是工作上的改善、對於自己的家庭也重新改觀。
有時,我們就是太過於用「威權」去對待他人,反而造成他人的傷害。
書中在七天中,分別針對領導的不同角度和方向,讓大伙重新思考一些行為及動作。
讓作者明白,有些東西是「上行下效」及「身體力行」的,而非「威權主義」下的行為。

書中一一的和我們說到一些名詞:
 「領導」:(Leadership)
   一種技能,用來「影響別人」,讓他們全心投人,為達成共同目標奮戰不懈。
 「威權」:(Power)
      一種能力,利用你的地位,「罔顧」別人的意願,「強迫」他們照著你的決心行事。
 「威信」:(Authority)
   一種技能,運用「影響」力,讓別人「心甘情願」地照著你的決心行事。

我們可以用「威權」去帶領下屬,去指使他人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不論多辛苦、多難做的事情,只要一聲令下,沒人不會不去做。
只是,當你在行使「威權」的同時,也是相對的在磨損你在眾人心目之中的地位。
關係,也就因此相對的破壞殆盡。
社會對於這種長期下來的「上對下」關係,有一半皆是由「威權」關係所建立起。
常常會有人居上位,對著下屬說:他的下屬在調離職後,皆還會和他連絡。
而這種人,往往只看到二種情況。
一種,是自滿,看到的都是以自我觀點來看待一切,殊不知大伙是怎麼看待他的。
一種,是自大,自以為是的認為調離職的人回來,對他的表現都是很感激。
卻不知人家只是做個表面及人情,還真的是對你很好嗎??
用「威權」去帶領的下場,就是「關係」全都破壞殆盡;有說話,可能就要偷笑了‧‧‧
甚至更糟的,是領導人一開始「就沒有威信」,拼命用威權去指使人。
這就好像沒有抵押品,還拼命和銀行強行借款。
久了,就變成了「拒絕往來戶」‧‧‧

而會用威信去領導下屬,不外乎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質:
 誠信、以身作則、體貼、說到做到、善於傾聽、有責任感、尊重別人、不吝鼓勵、樂觀及熱忱、感恩
其中,「誠信、以身作則、說到做到、有責任感、尊重別人、不吝鼓勵」這六項對下屬影響最深。
只是可惜的,能真正做的到及身體力行的人,真的十分稀少。
別忘了一點,領導人是「靠著別人來完成事情」,而不是親自下去行事或做。
而現階段大多數的領導人,則是只有「高度專業能力及工作能力」,但卻少了領導的能力。
這也是現在社會中,許多基層勞工或中低層人員對上層的不滿及不悅。
加上多數的領導人,常常會「說一套做一套」、「朝令夕改」、甚至是「無誠信」。
不只是主管,許多下屬在對上級主管,也都是「人前人後」一套看法。
能真正和主管交心的,少之又少,甚至是無。
不要忘了,你怎麼對待下屬,下屬就會如何對待你的。

在對於下屬的要求及協助時,主管們是不是能夠完全支援、又或者是袖手旁觀?
「視如己出」的觀念,在古老的時代就有說過。
把下屬當做是自己的小孩或親屬來對待,下屬也會用同理心來回報,甚至是為你做事都覺得是光榮的。
畢竟,這個社會仍然是有同理心的。
但是,若是把下屬「視如敝屣」或「視如草芥」般對待,總認為他們做好事是應該的。
下屬對上司的要求,也是會十分嚴厲及嚴格的。
做為一個表率,如果並不懂得去尊重、愛護,適時的誇讚或表揚。
久了,員工對於這個公司的向心力及看法也會漸漸改觀。
最後,雙方的看法都會變成「視如寇仇 」,彼此猜忌及懷疑。
受傷的,絕對是公司本體。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不就是以「信任」為基礎,去相信下屬的行為嗎?

但在面對下屬的要求和協助時,難不成主管都是要一昧的答應、甚至是無條件同意嗎?
其實,我們則是要去瞭解到下屬的要求是「需求」,還是他自己個人的「慾望」?
書中說到了一個重點:「滿足所需」,而非滿足所慾。
沒有資源及後援,前線的人員要怎麼去替你打仗。
但相對的,並不是連員工的「慾望」都要滿足。
滿足員工基本的需求,進而幫助員工達到他們內心的境界。
這些一切,都是主管們要深刻瞭解的。
有主管可能會說:「我為什麼要去幫助他們,我也是這麼一路走來的,他們也要自己成長啊!」
沒錯,員工的成長是必然的,而且是要有所進步的。
但為了留住人才及抓住該員工對你的向心力,適時協助及幫忙不也是「滿足所需」的一種嗎?

另外,上司在下屬上的付出及關懷上,也別忘了要以「行動及表現」來展現。
許多的上司看到表現優秀的員工時,往往總是覺得「那是應該的」。
因為,公司付你薪水,你本來就要這樣子表現,所以沒有什麼好意外的。
久而久之,員工對於公司的向心力日漸趨減,甚至表現平平,最後另謀他就。
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一個主管沒有辦法給予人員適時尊重及表揚時,下屬會認為做這好像沒有任何意義及目的在。
最後,就會和齊頭式平等的之下的產物一樣,人心日漸散去,甚至令職員有不如歸去的想法。
別忘了,下屬也是人,給予適時的獎勵及讚賞。
並不會花到你什麼時間或力氣,但會讓你獲得員工的心及對你個人的忠誠。
這也就為什麼雜誌或新聞會報導,某間公司某一部門主管離職或跳槽,總是帶著「一批團隊」到別的地方去的原因。
簡單一句話,就是發揮了「個人魅力」的價值所在。

在身先表率、視如己出、滿足所需、適時表現後。
接下來,還有員工不肯替你賣命嗎??
在你的一聲令下,員工自然而然就會替你往前衝,而且那效果是十分驚人的。
而且,在有你出缺失及狀況時,員工也會相對替你感到難過、甚至是自責。
這些,都是你用「付出」所換來的結果。
可別忘了前提:先用「同理心」及「尊重」去對待,再來回顧員工的付出。
書中提到了一個行為,那就是「愛」這個字。
「愛」不只是名詞,而是個〝動詞〞,也就是要付出行動,不再只是說說而己。
更何況,是你自願當上「主管」這一職,而非人家強迫你當的。
即然你己經當上了,那為何不去想辦法激發員工的潛力,

請試問自己幾句話:
 你肯放下你的身段,然後去傾聽別人的心聲嗎?
 能否去體會別人的心情及感想,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事情,而非以自我為中心,什麼意見都聽不進去。
 這世上不只是只有你一個人,你的身旁週遭也是有著一堆的「人」。
 而每一個人的想法和看法皆不相同,當你不肯先跨出第一步,總是要別人讓多少步。
 請問,別人讓了後,你會去體會對方的心目中,是怎麼看待你嗎?
 當你自己不願意去適時說出自己內心的話語,而只是一昧的要人家配合的同時,
 你就己經是在消耗了自己「人際關係」的存款。

延申閱讀:
 Yahoo!奇摩-用薪酬激勵員工:關注80/90後員工的需求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09/54/20agt.html

2014940512835b[1]

書名:僕人 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作者:詹姆士‧杭特
張兆文 翻譯
出版社:商周出版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大伙一定要看一下才可以!!

學習,除了要有效率外,也要懂的如何使用學到的東西。
而且,加上有方向的學習、有目的性的努力,學起來的效果會更加賣力!
只是,人都是被動及容易怠惰的。
一但沒有明確的目標,容易被眼前的東西及三分鐘熱度給沖散。
加上長久習慣下來的積習,更容易讓我們被眼前的事物給蒙敝雙眼。
我們要如何做,才能激發我們與生俱來的學習本能,協助我們完成最關注的事情?

故事一開始,就是圍繞在羊與狼的之間問題。
羊生活在草原上,日復一日的生活。
但在柵欄外的世界,則是存在著一批狼。
羊常常被狼吃,而且天天都有羊失蹤。
羊群視這行為是種「理想當然」的事實。
在白天,羊群們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一但入夜,沒人知道自己是不是消失的那一個。
有一天,終於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再被狼吃?」

當然,一開始的羊群在尋找問題的方向並非一蹴可及。
甚至一度因為眼前的部份可以解決的計劃,而停止尋找問題的根源。
然而,問題仍然一再發生;逼迫羊群重新尋找問題真正的根源是在何處。
大伙重新檢討問題所在、以及重新提出意見及看法。
甚至,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讓羊群們重新思考是不是什麼地方遺漏的。
最後,他們找到了狼群吃他們的主因,也設法讓那問題不再發生。
在這背後最好笑的,是也讓「狼」也開始想辦法再抓羊了~

我們會經由學習來成長,也會經由學習來讓自己有所突破。
尤其是在求學階段,這股動力十分明顯(沒人希望自己會被當掉)。
而在出社會後,這股動力會隨著目標的轉移,而漸漸失去動機。
能不能有效的持續下去,更是我們所要探討及專注的理由。
書中分成了三個目標:行動的領域、變動的領域、結果。
我們容易都是在行動的領域(執行)中執行一切,但也容易在變動的領域(現況)中所困惑。
也因此,讓我們對需要的結果往往變質、甚至是不同調。
有時,就是要跳脫現況的思維、找出新的態度及信念,才能讓自己有所成長。

激發求知及行動的慾望,很簡單。
但能不能讓組織持續的進步、多元化思考及自我超越,則是十分困難。
尤其是週遭環境的安定、心智模式下固定思考,往往都會讓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越來越狹隘。
利用共同的願景、團隊的學習及經驗的分享,來讓彼此都有成長、進步的空間。
別忘了一件事,「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藉著團隊的學習及分享,而讓彼此互相成長。
再加上共同的理想,才會讓自己的成長達到快又精確的目標。
(當然,理想是要可以達到,而非空談或過於空洞)

P_CB287[1]

書名:比狼學得快
作者:大衛‧哈欽斯
劉兆岩 郭進隆 翻譯
出版社:天下文化

在人云亦云、一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還是說,人家說一步,就做一步。有想過那個結尾是為了什麼嗎?

這本書述說著旅鼠日復一復的跳崖,但這種結果及目的,卻引來其中一隻的質疑。
雖然他知道自己不想跳崖,也找到和自己相同的同伴。
但卻不明白一點~如果不跳崖的話,那是有什麼意義?
然而,這隻開始去尋找在懸崖的另一端是什麼樣的世界。
當他決定想要探索另一端的世界時,自己便開始做起到另一端的準備。
當然,在他離開這原本處在於的環境時,仍然會依戀這感覺。
相對的,他也是會面對這事實及看待這一切。
在跳過那一段懸崖後,反而看的更遠,也看到自己並非只能遵照原本的宿命看待一切。

你有想過,與其終其一生在一個階段的努力,但得到的卻不是那麼的對等?
有時,並非是你的不努力,而是環境、目的、願景是不是值得大家期待。
空頭的白話、無形的目的、甚至是看不到的目標,都會影響同仁的表現。
與其要求員工們要自我超越的同時,公司是不是有讓員工值得期待的地方?
並非空頭支票無意義的亂開,然後做出來的東西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人家失望。
又或者是讓底下的人感覺又是一個畫出來的大餅呢??
別忘了,公司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底下的人去做出未來關鍵性的一步。
畢竟,公司資產是在「人」,並非是「主管」,更不是「老闆」!

在我們「過度」處於同一環境時,所有一切事物都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一但想要逃脫那「理所當然」的環境下的「常規」時,人家都會認為你是個「異類」。
例如:萊特兄弟
 當人家聽到他們想要飛時,無不把他當做是瘋子。
 只因為一點「人怎麼可能會飛」?
如果,當初的萊特兄弟仍然依照「常規」下做事,我們可能不會想要在天空下「飛」這件事。
環境的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
從語言、生活、書本,甚至是壓力,都逼我們不得不去服從。
但是,這我們都是可以改變的,只是看自己「敢不敢」去跨出那一步。
但別忘了,那環境的影響,是要去面對,並非是逃避。
唯有面對,才知道自己要逃脫的動力是什麼。
一昧的逃避,只是讓自己重蹈那覆轍而己。
因為現況的困惑、環境的影響,才會激發自身的突破。

書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醒思的,就是要我們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使命。
不論是工作、生活、甚至是在你生命中深具意義的事情是什麼?
不要因為「反對而反對」或「贊成而贊成」,至少你要知道那背後意義和目的是何在?
變的盲從,受害的影響絕對是比你現況要大上千百倍。

在追尋的目標上,我們可以訂下比較明確及容易辨識的。
變的遙不可及,大到令人不知那目標何年何月才會達成,那絕對不是我們要的。
另外,我們看的絕對是要結果,而非是那過程。
在我們注視結果的同時,會讓我們更努力的去達成目標,完成我們的理想。
別忘了一點:是你想要的,而非去注視你不想要的!

st-730495-s200[1]

書名:旅鼠的困境
作者:大衛‧哈欽斯
劉兆岩 翻譯
出版社:天下文化

向M.J致敬~永遠的 King of POP

昨晚,和朋友去看了一場電影。
電影的主角,則是今年才過逝不久的M.J~麥可傑克森。
在這片中,我發覺到M.J令人感到佩服的事情~~~~

對於表演及要求,他可以說是極為敬業。
從挑選舞者開始、舞蹈排練、舞台上的一些細節及要求,可以說是十分重視。
包含背後的合音、樂團的調音及效果,一點一滴都很投入。
那麼慎重的挑選、甚至令我們感到己經覺得是到很〝龜毛〞的境界了,
他才決定是否合乎他的規格及要求~(不愧是處女座…@@|||)

在舞台上的他,可以說是十分投入練習,並不會因為自己是巨星然後就怪東怪西。
有些時侯,他甚至還會指導後輩們如何去發揮自己的才華及才能,在這演唱會中展現自己。
表演的歌曲,雖然都是他歷年來的專輯代表作。
但他幾乎都可以朗朗上口,鮮少有忘詞的~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年過半百的身體,有可能在表演上可能吃不消,甚至跟不上。
(背後的舞者大多都他年輕快10歲有了吧…@@)
但他的肢體動作、節奏、甚至是歌聲,都令人感覺不到有退步的情況。
令我十分讚嘆的是,他為求完美的演出,僅只是想要給台下的觀眾們有不同的視覺及感觀上的享受。
截錄他在片中說過的一句話():
 「我們表演,只是要讓台下的觀眾到達前所未及的地方,讓他們能跳脫這框架~」
在這句話的表現之下,他為求完美的要求,也令大家也有目標及目的。

在後製效果上,他也參與製作。

尤其是經典的歌曲~Thriller(顫慄),他在演唱會上更是重製了版本,以3D模式呈現。
令人更感到那曾在1982年11月發行,超過1.04億張的歌曲,再度呈現在大家面前。
還有舞台上的效果,他更是熱在其中。
若只是燈光的效果,對M.J而言,可能只是其中一小樣而己。
包含火焰及煙火的特效,令人感到十分驚艷及誇張。
說真的,本人參加過的演唱會,真的少之又少。
但看到這部片子後,都令我覺得沒去看過他演唱會真的令人感到扼腕。
在台灣的唯一表演過的演唱會~1993年的「危險之旅演唱會」也沒有機會去觀賞~
(那時還造成許多台灣歌迷一度瘋狂到暈倒的新聞層出不窮發生)
他的細心及用心,都表現出想要讓台下的觀眾們可以好好觀賞他的演出。
說實在的,會讓那麼多人為了他而瘋狂及著迷,也真的是令人感到十分佩服。

令外,除了後製效果外,在舞台練習的他,也是十分投入他自己的歌曲之中。
可能在轉音或者是收尾的要求上,常常會有所變化及不同大家之處。
常常在一首歌快唱完時,自己突然加上一小段轉音或者是不同先前的排練。
而且,都是即興的演出,令在場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和驚訝。
措手不及的,是沒有什麼人可以跟上他的頭腦內的想法。
驚訝的是,是那個點子往往都是令台下觀眾們為之瘋狂的~(有好幾次被他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議及驚訝到~@@)
當然,就連配樂老師也抓不住他的想法,都要求M.J一定要來現場排練,不然都抓不到他想法!(笑~~)

在我們看電影的時間,或許只是短短的111分鐘。
但這裡頭的過程,包含了他對演出的要求、用心的程度可能比工作人員還要細心。
不只是如此,他也在裡頭和大家說了我們存在於這世界~地球的重要。
他也特別用了推土機的點子,來警告著我們,我們對自然的破壞己經超限了。
更叫我們要好好的愛護這世界,而不是更超限的破壞他。
一個偶像的責任,不只是要有正面的形象演出,也更需要帶領大家往正向地方發展。
而他,也正是在提醒著我們~~~

最後離開電影院,我感到十分難過。
難過的是,這麼偉大的巨星,在向世人展現出他人生最後一次表現的同時,卻突然的離開。
留給我們的,卻是他舉手投足間的感動及演出。
沒有大牌的架式,但卻散發巨星般的風彩,影響著大家的生命及想法。
在他年近半百的日子,卻仍帶給大家那麼大的感動及共鳴。
不論世人對你的評價是如何,你仍是在你有生之年提醒著大家愛護著身旁的所有人,及尊重每一個生命。
在大家的有印象的日子之中,你是永遠的「King of POP」。

King of POP~M.J
  此文僅獻予我對你的思念及尊敬

後記:
 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
 有誰這中文歌詞嗎?因為這首在電影中有播,但我找不到這中文歌詞
 有那位好心人可以PO給我嗎~感謝了
 (這首歌很有Feel~令我想要學~)

補充說明:
【麥可傑克森 未來的未來 演唱會電影 】

    
  英  文:This Is It
  上映日期:2009-10-28(官方說僅上映二週)
  類  型:紀錄片
  片  長:1時51分
  導  演:未提供
  演  員:未提供
  發行公司:博偉

   

  麥可傑克森–生平介紹
    出處: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F%88%E5%85%8B%E5%B0%94%C2%B7%E6%9D%B0%E5%85%8B%E9%80%8A

這真是一本好書~

在我們面臨問題的時侯,請問你當下的心情是什麼?
「是誰犯的?讓大家出這麼大的包?」
「這問題不是之前就有說了嗎?為什麼你還是會再犯?」
「這是你們的問題,和我們沒關係」
回過頭問個問題‧‧‧
請問:事情己經發生,責罵或批評能挽回什麼嗎?
請問:你們不是團體嗎?為什麼還要再去細分誰是那一邊?
   人家責罵會去指責是誰嗎?
請問:有抓到問題才是重點所在,那有和大家說過重點在何處嗎?

這本書全部不超過160頁,皆是用很簡單的話和故事和大家說。
本書一直強調幾個重點,我覺得十分有用。
第一個是:個人擔當是重點,但是不是有效的去陳述及落實?
 扛責任,每個人都會;但有幾個人能真正一肩扛起?
 更會有幾個人會去面對問題,然後尋求方式來解決?
 其實,解決問題是重點,重點不是在誰扛責任

第二個是:千萬不要爭功諉過
 人總是喜歡被人讚美,但卻不愛被人責罵及被批評。
 有功,人人搶;有過,人人推。
 面對了過錯,多數的人心態總是推向別人,而且更說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
 然而這心態卻會造成組織及公司的成長停滯不前,甚至走向敗亡。
 許多的公司都是因為這點,而使公司走向倒閉一途。

第三個是:同舟同濟
 大家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人,面對了問題不是在那裡分你我,而是要想如何一塊去解決
 而且不去想如何解決,只是想說過錯發生是在某一個部門或某人身上
 別忘了,發生了過錯,沒有人會去細分是團隊中那一個人的錯
 自己人都在內鬨了,要怎麼把槍口一致對外呢?

第四個是: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無法去改變他人
 我們都會想要別人做的更好、更棒、甚至是更完美。
 於是會無所不用其極,去改變他人的原先思考和做事模式。
 但別忘了,橡皮筋用久了也會彈會回,尤其是在放開那一瞬間
 原形畢露、甚至是回到最初,當下花了再多的心思和力氣都沒有用
 唯有當事人自己覺悟,才有可能徹底改變的!
第五個是:言行合一
 很多主管或領導者常會用好聽的話語或目標來給下屬做為參考指標。
 但是,能真正做的到的,卻是少之又少。
 做不到就算了,有的甚至還出爾反爾,徹底毀了誠信二字。
 若做不到,則不應該誇下海口,更不應該用欺瞞態度去對待人家。
 誠信,不只是用在商譽,對公司內部無形的資產更是重要。

第六個是:謙遜
 一個領導人,不是因為他才能出色或天資聰穎就成為領導人的
 面對下屬,則是應該去協助幫忙,而不是用職位去指揮他人。
 別忘了,你只能指揮他八個小時或者是上班時間。
 下了班,就只剩仁義道德及同理心了。

最後,我覺得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反向思考」的能力。
能夠反向思考問題的所在及重點,才能學到經驗及解決之道。
也能讓我們更能針對問題的所在去解決,更能完整學習經驗。
別忘了,一昧的只看到問題的正面,只是會讓自己一再受傷的。

 

作者:約翰‧米勒

譯者:陳正芬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話說的對,是藝術。
有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話語,經過包裝及思考後,從苦口的良藥都可以變成蜜糖。
說錯的話,是毒藥。
不管再怎麼忠言的話語,若是只知道說出口,但卻忘了顧及他人的感想,只是惹人厭煩。
一句話,可以說是雙刃劍。
是砍向自己,還是砍向別人,皆看你怎麼說這句話。

說話人人都會說,只要你有嘴、會發正確的聲音,講話沒有什麼困難的。
但是,能否會用其他的方式去包裝自己的話語,從刺耳的話包裝成關心的話語。
這個就要看個人的功力是如何了。
本書在開頭便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事情:「溝通,是雙向的」
有的人把說話當作是武器,射後不理。
也就是只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意思才是重點,但卻忘了對方的想法是什麼,
一昧的不願知道對方的心裡的話語。
久而久之,不只對方不願再信任自己的任何一句話,就連自己的語言變的粗暴、無理。
所以要知道的首要重點:「雙向的溝通,才是王道」

書中分成五個章節,分別為:
「幽默的力量」、「同理的力量」、「讚美的力量」、「撒嬌的力量」、「道歉的力量」

在我們的生活中,適當的「幽默」,是可以化解大家執著爭執的焦點。
有時,部份尷尬的話題及緊張的字句,都能有效的化解那當下的氣氛。
應用的得當,有時在大家笑語歡樂中,都讓彼此都有台階可以下台。
不至於讓雙方在第一線的火線上,彼此受傷且又難有合解的空間。
不過,幽默和白目,也是只有「一線之隔」的。
因為不可能只有你才有幽默感,有時對方反而卻不見得會領情。
要是對方不想有幽默的話語在裡頭,只想和你談妥事情的重要性。
此時,表現出「幽默的話」,反而是給人家「白目」的感受。
當然,適時的用「幽默的智慧」去反擊對方,不也是用「笑臉」去迎擊對方?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就算是怒氣當頭,有誰會想去把磨擦變的更大呢?
只是要記著一點,「幽默的智慧」並非等於「反諷」!

在說話的同時,曾有幾人會去想到對方的心聲是為何?
尤其是在得理的時侯,鮮少會有人肯去瞭解對方的角度想法是如何。
當然,有的人會說:「我天生個性使然,就是直腸子,沒辦法」。
殊不知也就是因為這個性,往往傷人無形,讓對方都不願意再講下去。
文中說了二句同理心的關鍵所在:
 「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及「不在一時衝動之下,說出不該說的話」。
說者,若是只懂的用怒罵、羞辱、批判、指責這種激動的詞語去對待他人。
久而久之,他的雙眼和雙耳都會漸漸的聽不到真實的聲音。
相對的,在聽他人的話語當下,是不是真正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也別忘了,「只要是人,都有宣洩自己情感的權力」。
若是能真正理解,而且能真心去聆聽,這樣才是「同理」的表現。

有時,看到自己身旁的友人今天表現或穿著特別亮眼,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美。
適時的讚美,有時反而是讓對方懂得往好的地方改進的一個小關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管是好還是壞,我們通常都是會抑善揚惡。
而我們則是應該盡量去發掘人家的優點,也應該去適時的讚美。
當然,有時利用了語言的力量,反而更可以激發出對方的潛力和能力。
相對的,如果只懂得用批評,卻只會讓人家的能力及支持更加背道而馳。
所以說,不要小看自己的言語。只怕「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發自內心的真心語言,總是比任何禮物都還要來的實際。
不要誇大其詞、不要太過浮華、就是很棒的讚美了。
畢竟,這年頭會讚美的人實在是不多了。
你說是吧?

還有一種方式,比讚美還有用,那就是「撒嬌」了。
面對對方的撒嬌,生氣起來的人也真的很沒折。
但是,撒嬌也是要看場合和時機點的,不是說什麼時侯都在用。
用錯時機,反而只是會讓對方難堪,更甚至是讓感覺你在無理取鬧。
在撒嬌的同時,也別忘了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低,用較溫和的態度去面對。
不要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性格全都爆發在對方面前,這樣只有讓問題惡化而己。
書中在這裡寫了一句令人值得省思的話:
 「如果妳長期的過度獨立,無法有適度的依賴,其實辛苦的是自己,不是嗎?」
這句話,其實不完全寫的都只是女性,反而男性也是可以放下自己身段的。
男性往往都無法放下身段,去和身旁的另一伴撒嬌起來。
也就是這樣,男生若撒了嬌,反而會令另一伴也和你妥協了。
(不過,我坦承我還沒有撒過嬌,因為我身旁沒有人可以讓我試驗~~~~)

最後,也就是「道歉」了。
年紀越大,就越難拉的下自己的面子去和人家道歉。
書中也在這段開宗名義的點名這句話:
 「反省和認錯,才能贏得尊重和尊嚴;永不認輸將輸掉人格與名譽」
不承認自己有錯,只會讓人家更加厭惡和反感。
如果自己在一開始就知道有錯了,更應在第一時間站出和道歉。
時間越拖越久,大家只是會對你的人品開始打折及不信任。
尤其是在職場,位階越高,更要對自己的言語更加負責。
領導者,負的責任越重,更有義務在下屬面前負起言行的責任。
即使是最高領導者,也應該懂得接受大家的批評和指教。
以身做責的領導者,也應該示範給下屬,讓下屬知道歉的重要性。
而不是一昧的責罵和恐嚇下屬,這樣只是造成自己品性的扭曲而己。
別忘了,有錯一定要認錯;如果不認錯,只會一錯再錯。
當然,道歉更是要出自己內心誠意,而不是只是表面的言詞。
也要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和動作,是不是造成人家心中的陰影。
更要去修正及彌補自己的缺失才可以,不然只會一錯再錯而己。
在道歉的另一面,則是原諒。
沒有人是聖人或是石頭,面對令人生氣的事物,加減都會對自己心情有所波動。
不過,堅持不原諒,不是在保護自己,而是把人拒於門外,把彼此關係越搞越差,也漸漸的讓自己孤立。
你也有生氣的權利,畢竟你是有情緒性的。
但在情緒之後呢?你能如何去調適自己??
這都是值得自己去好好深思的。

最後,也要告訴大家一句話:
「別忘了,同樣的招式若是重覆用了多次,人家也是會厭煩的。」

 

書名:說對了話,無價!
作者:陳煥庭
出版社:布克文化出版事業部

如果沒有親身現場體會,我永遠只能在電視面前看到災情是如何。
那種山崩地裂的樣子,真的是要親身見識到才會知道的。
親身深入後才會瞭解,那種無助及無奈是如何。
面對大自然,我們仍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

88水災造成的情況 可怕的山壁

2009.08.16 災後第八天
這二天,我們都是五點半就起來。
因為路況不明,和利稻部落的人連絡後,我們約八點在關山火車站相見。
前一天晚上,江老師還為了執著要上山的我們,唱了一下部落裡的歌。
據說,這是只有在出草或狩獵時,族裡的人們為了祈求平安而唱的。
原本是要八個人來唱八部合音的,但現場只有江老師和高老師二個人。
只好由二個人來充當八個人來唱,來祈求要上山的人一切順利平安。
當然,高老師也在我們出發前,替我們禱告。
不論如何,這趟出去也是要稍微冒點風險的。
若是說心中沒有在害怕什麼,也是在騙人。

六點半出發,到了關山火車站,也遇到了另一個要和我們碰頭的利稻部落的族人,
於是我們一路往南橫公路的方向駛去。
在還沒進山區之前,大家都還以為道路仍然是好好的,沒有中斷的情況發生。
但一進到山區之後,一切景色都改觀了。
山區間的溪水,不是漂流木、就是泥漿水滾滾流著,好像沒有停止的一天。
柔腸寸斷的道路、崩塌的山壁、混濁的河水,這些都在我們眼前顯現在我們前面。
往天龍飯店的路上,常看到路面的地基淘空,真的讓我有點心驚膽跳。
不過,都己經進到這裡來了,怎麼可以輕言退出呢!

路上的一景-15 滾滾的泥漿水 遍地都是漂流木和碎石

↑上面三張真是實景‧‧‧

到了天龍飯店,大伙稍做休息了一會,也在等待利稻部落的原住民們帶我們上山去。
看到他們用頭綁著繩索,就扛起一個比他們身形相當的東西,然後一股腦兒就走了。
對我們這些城市來的人來說,真的只有「強」、「猛」這類字眼可以形容他們。
我們走著古道上去,中間仍有部份土石蓋住了道路。
甚至連旁邊的護欄也去掉了一大半,有的路段甚至都沒有護欄。
走上去,還真的有點觸目驚心。

好不容易到了步道的頂端,部落裡的人開車載我們進去後,在我們眼前的則是彷彿和人世相隔的景象。
這裡,生活只有悠閒、平靜,連狗兒都挺庸懶的樣子,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災情的樣子。
但在仔細一看,這村子中的年輕人並不多,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居多。
再了不起,就是和我們一塊上山的四、五位原住民,而且都是約國中年紀左右。
因為年輕人都出外工作去了,大多要等到過節或連假才會回來,很少會留在部落中。
而在部落中的,要搬運物資或者是搶通道路的人手,都是十分不足。
所以只能仰賴外援,或者是道路搶通了。

整裝待發中

↑整裝上山            ↑輪流過吊橋中      ↑過去的身影

部落的長老和我們說,這裡水、電是沒斷,但卻因道路中斷,導致他們無法下山去載運物資。
加上這幾天道路中斷,山上的猴子下來搶食部落的農作物,讓他們原本的收成更加稀少。
但長老看到我們到來,不由分說的把他們部份僅存的蕃茄、玉米趕緊用來招待我們。
利稻,這裡感覺就好像是與世隔絕的小村落。
如果不是親身來到這裡,我可能也不知有這個小地方。
再不了起,也只是在電視上報導一閃即逝,不會有太大的印象。
接著,長老帶領我們環顧了一下村子的四週及景觀介紹。
看著長老的背影、及她所擔心的山邊另一側土石流相比,真的是個很強大的落差。
一位老人家、另一側是半崩塌的山壁,沒人知道何時會影響到這個村落。
會不會又造成另一個小林村,然後才會引起大家重視及注意‧‧‧

 

終於到了

↑利稻也有公車的         ↑聚會所         ↑大自然的力量和長老無助的背影

回程,江老師和田老師帶我們來到了鹿野高台。
在這裡,大伙看著飛行傘在天空中遨翔著。
雖說這幾天的辛苦都令我們這些在都市中生活的人們有點吃不消,大家都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雖然,我們沒辦法和那些救難人員一樣,可以去深入災區中去尋找生還者。
但我們也盡了自己的力量,把可以運送的物資都發放下去了。
接下來的賑災救助,只能由專業人仕及專家來協助幫忙,幫助災區人民站起來。
很慶幸,自己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氣,前來這裡,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雖然只是點芝麻小事,但我們付出的心力絕對是有價值的~

鹿野高台-02 ←心若廣、路也會更廣

如果說,我的文字和技術可以記錄一切事蹟。
我會盡我一切的可能,把眼前看到的及見證到,全都記錄下來。
我不想去得到什麼功名或利祿,只求的是一個東西,那就是「教訓」。
因為教訓,我們才知道什麼是可為、可做、可改進。
最怕的是,得到了「教訓」卻不知要去悔改,仍然執迷不悟。
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2009.08.15 災後第七天
這天,教會裡的江冠隆老師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有誰會架設網站的?可以幫忙嗎??」
這時的我,不知是那根筋不對勁,竟然舉起了手。
因為下來台東的我,原意是想要深入災區去幫忙。
雖然架設網站對我而言,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我更想要深入災區中,去看看那裡的實況是如何。
不過,最後我還是留了下來,開始著手規劃著如何架設及資料整理了。

和文字志工們討論、以及和江老師討論下,
我們為了要在短時間內讓外界看到台東的情況是如何,於是我們便採用了部落格。
一來,大致骨架都有了,我們只需要把資料、照片上傳,不用特意去用台主機。
二來,若在我之後有人要來承接,也可以短時間內就可以上手,不用太花時間去寫。
在和老師討論的當下,其他志工們也陸續離開,開始今天的工作。
而我知道的內容,他們今天要到太麻里那裡的金崙及壢坵去發放物資。
據說,那裡連外道路的情況都被土石淹埋,造成物資發放不便,他們也無法出來。
所以今天的重點,是要把教會中的物資一部份發送到那裡。
留守在教會的我,和老師在那裡討論的同時,順便當起了小秘書一職,順便幫老師記東西。
看了一下今天要發放的位置,距離我們所在的台東市十分遙遠。
只有二台小型車(一台3.5頓小貨車及九人坐休旅車),一路顛頗送到災區去。
心中想著,星期六,我們還在那裡發送物資,那政府人員呢?

和老師討論的當下,我一邊去和我所能知道的免費資源全都用上了。
Yahoo、Google、以及能讓網站曝光率高的技術全都用上。
有人可能心裡會想說:你只是個志工,有必要做的很盡善美嗎?隨便做做交差就好。
但對我而言,這不是隨便做做就好的。
因為想到災區幫忙的人,也想要知道災區的情況是如何,避免浪費自己想要到災區盡力的心意。
另一方面,也讓大家知道災情對當地造成多大的影響。
對於這點,我便想辦法讓部落格做好,而不是抱著隨便做做的心態。

在做的當下,我有很多時間是在思考怎麼去做排版及設計的。
因為留守的我,是有很多資源可供利用及發揮,包含我一開始連想都沒想到的網路。
這次下來,有朋友問我是不是會失聯四天?
我回答:不知,因為現在災區的情況是如何,沒人知道,也沒人清楚,搞不好會失聯四天吧。
    如果能和大家連絡,我一定會想辦法和妳連絡的。
不過,在手機及網路都能連繫的平地,我不敢怠惰的去使用。
在平常日子裡,我可能MSN開個一整天,又或者是和人家聊上大半天,沒有MSN都感覺十分不自在。
但在救災的日子中,我卻連開的念頭都沒有。
也許,真的是完全投入要如何設計的心思中了。
或許,在不同的心境下,你眼前的事物真的會蓋過你之前的習慣。
由於教會中不只我留守,還有其他人也留守在其中。
也有部份熱心的「鄉民們」,把自己看到的所見所聞,藉由教會的網路PO出。
剛好也讓我有時間可以喘息一下,順便構思要如何去做改進。
突然,聽到了直升機在那前方的天空中緩緩飛過。
看著直升機在眼前飛過,心裡想著:山區中還有多少災民等著直升機救出呢?

在第一車志工回來後,和我訴說了一個令人生氣的事情。
在台東縣政府那裡,屯積了許多各地湧入的物資。
但是,台東縣政府官員竟然休假,而不想辦法去營救或下放物資!
各地的愛心物資在縣府放著,每個大官們還敢休假。
放著志工們在那裡發放自己從各地募集而來的些許物資,去分發到災區中。
然而,縣府竟然屯積各地的愛心,也不趕緊下放,更沒有官員在場處理。
讓我不禁想起之前總統來,台東縣長在一旁安慰災民的畫面。
想起來,真是令人作噁,根本就是在媒體面前演戲而己。
在媒體走後,一切都不管了,就算是假日也正常休假,不管災區居民的食糧問題。
我們這些外地來的志工,只能幫的了一時。
但日後,重建的路那麼邁長,縣府真的會用心去體會的了嗎‧‧‧
而我們只能盡我們能做的,從縣府調出他們百分之一的物資,由我們去發送給災民們。
看著縣府門口堆積成山的物資,我真的只能用「痛心‧無奈」形容了。
台東縣政府救災的效率,比不上我們這些不到50人的志工們動作。

堆積在台東縣政府門口的物資-01 堆積在台東縣政府門口的物資-02 堆積在台東縣政府門口的物資-03

堆積在台東縣政府門口的物資-04  堆積在台東縣政府門口的物資-06 堆積在台東縣政府門口的物資-07

上面六張就是志工們在縣政府那裡拍到的(2009/08/15)

 堆的像山一樣的物資,都還沒發送(台東縣政府人員還敢休假!)

當晚,外頭又開始下著雨了。
聽田老師和江老師說,明天要送物資的地方是在利稻。
那裡的公路中斷,而且己經斷好一陣子時間了,我們必需要送物資去那裡才可以。
但明天的山路十分不好走,加上交通中斷,物資只能靠自己背上山去。
加上前一陣子有下過雨,可能會有毒蛇出沒。
還問我們志工可以不要上去,由他們自己再想辦法就好了。
這一晚的雨,下的有點大。
我們這些志工們也要面臨到要深入交通中斷的災區去了‧‧‧

後記:
在前一篇中,我在附註中寫到了「少數民族歸主協會」組織。
下述為該組織的簡介:
少數民族歸主協會(Minorities For Christ International)
是由一群關心少數民族的基督徒所成立的非營利國際性宣教福音機構。
針對莫拉克颱風造成原住民地區的重大災害,特別由臺灣辦公室成立
「臺灣原住民愛心關懷救助團隊」,深入災區運送物資及心靈輔導。

引用出處:少數民族歸主協會-台灣
引用網站:http://mfcitw.blogspot.com/

當然,這個部落格也是我花了心思及編排去做出來的
或許不太美觀,但也把我們這幾天在災區的一些情況及送達物資地方也都報導出來。
各位有空,可以去那網站看一下,也會看到我們這群志工在災區的辛苦。

那天,我沒有幫到什麼忙,只有留守著架起部落格。
只能PO出其他志工的辛苦照片,還請大伙為他們的辛苦致上敬意。

大伙搬運著 志工們搬運送出 怪獸大哥和另一位志工

 準備下一趟

人與人之間,總是莫不關心或者事不關及的生活著。
有時在想,什麼時侯才會見到人性最深的那一面呢?
我想,在大難來臨或事情不如所意的那一刻,就會發生在眾人面前。
因為,那才是真正考驗著人們,是不是肯堅持己見,堅持到底。
又或者是顧全自己,自掃門前雪,管你隔天要如何。
不論如何,人性總是會在那特殊情景時爆發出來的。

災後第六天,我下去救災了。
在出發之前,知情的朋友們都說我超勇敢,很有心。
不知情的朋友,都以為我是要出去玩。
對此,我沒有多做太多表示。
因為那是自發性行為,沒有人會去逼你、也沒有人強迫你。
你想要做,就算前頭困難重重,也沒人擋的住你。
你不想做,就算多有利益誘因,你做了也會不爽。

不過,我必需要說一聲:
 「有心的人,早就在第一時間下去;而我,只是最懶惰的人了。」
準備著行李和衣物、糧食、個人用品,和公司請好假,就出門去了。
在出發前,也是有很多人想要和我一塊去災區出點力,幫忙搬東西。
有大學的同學,看到我MSN的標題後,也想要和我下去災區幫忙。
只是公司的事情讓他請不了假,只能在公司無奈著看著新聞。
也有媽媽知道後,想要和我一同下去搬東西,而且她的小孩才剛學會走路。
聽到這的我,當然是力勸她不要下去,小孩才剛學會走,不如好好顧著他。
好好教育下一代,總比再看到這種災難一次的好吧。
當然,也是有人和我一塊下去了,那就是阿銘。
就這樣子,我們二個人去災區幫忙了。

2009.08.14
從北部搭火車去的我們二個,往東部去了。
也許,有人會懷疑,不是南部災情比較嚴重嗎?怎麼不去南部??
沒錯,南部災情的確十分嚴重,極需人手和物資前往去救助。
也因為一堆人和物資大都前往南部,導致東部人手嚴重不足。
所以,我和阿銘二個人便前往東部,幫忙災區人民去了。

在鐵軌經過的北部土地上,似乎一點災情都看不出來。
甚至還有看到有人在那裡騎著腳踏車,享受著陽光。
不過,這景像在過了花蓮之後,情況都不一樣了。
在電視機上看到的西瓜田泡水後的慘狀,在鐵路旁一幕又一幕的發生在眼前。
在鐵橋下的溪流,原本應該是清澈無比的溪水,在災後六天後,仍然混濁不堪。
讓人不敢相信,這竟然是災後六天的溪水。
面對這一片的慘樣,真的不敢相信是自己真的是在台灣,而且是要前往災區的台東。

泡水後的西瓜田-01 泡水後的西瓜田-04 六天後仍是滾滾泥漿水-01

↑泡水的西瓜田        ↑泡水的西瓜田        ↑仍然是泥漿水

到了火車站,頭頂上是個艷陽天。
很難令人相信在六天前的時侯,台東正處於風雨交加的情況。
來這裡的人們,都是從北部及中部來的。
大家不辭辛苦,也都放棄假日,紛紛來到災區來幫忙。
身份從學生到社會人士、年紀也從20出頭到快40都有。
還有登山社的人,背著那登山專用包來到這裡。
當然,大家都是有共同的想法,有要深入災區去,而且有長期抗戰的心裡準備了。
只不過,這一天大伙是在平地上渡過的。
除了物資從教會(附註1)搬到另一個倉庫存放著,及整理了從各地捐增而來的衣服。
大伙七手八腳的整理了物資、看著各地捐增的衣物。
對我們這些志工們來說,也是第一次學習如何整理這些東西,以及如何去分類。
從內衣褲到西裝,什麼都有,我們也是邊整理邊驚呼連連。

一旁待整理的物資 大伙徒步搬運物資 整理衣服-01

↑一箱又一箱的物資      ↑大伙徒手搬運中        ↑整理衣服

這一天,我們忙到晚上九點多左右。
沒有上山去,對大家來說似乎頗有嘆息之意。
不過,也沒人知道,上了山,我們是不是能夠適應一切狀況,尤其是災後的模樣。
我還記得,那天下午在南邊的山上,又有烏雲籠罩著山頭。
田師母說,山區又在下雨了‧‧‧
在平地上的我們,感受不到山區災民們的感受,只能期待明天是不是能夠早點出發、早點進入災區去‧‧‧

附註1:
    由於我們是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幫我們轉介來台東,所以是由當地其中一個教會需要志工協助,
    所以便在那個教會協助幫忙。

 該教會也是「少數民族歸主協會」的臨時中心,下一篇會介紹始末由來。

2009.8.8 
莫拉克颱風襲捲台灣。
台灣遭遇有始以來第二大的水災,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嚴重的災情。
南台灣幾乎變成水鄉澤國、東台灣道路柔腸寸斷。
中部以南地區,傷亡慘重。有的甚至被土石流滅村。
一個父親節,一夕之間讓許多人頓時失去了親人。
原本慶祝的心情,撤底的摧毀了許多人的家庭。

原本以為賺到一天的颱風假。
因為難得有颱風假,可以在家好好休息及整理。
不然書桌上的書、地上的東西、沙發上的書,都沒有機會可以回到自己的位置去。
回想起8.8,那天的北台灣,風很大、雨一陣一陣的。
原本以為只是個颱風來亂一下,賺到一天假來慰勞自己的。
但沒想到,災情並非我們身處在北部人所想像的。

台南、嘉義、高雄、屏東、台東,各地陸陸續續傳來災情。
有的地方淹大水,人被大水逼到屋頂上避難。
有的地方房屋倒塌,辛苦了二三十年的避風港一夕之間毀了。
有的地方土石塌落,整村被土石活埋。
有的地方對外橋樑斷落,有人開車因此摔下橋下,被溪水衝走。
這些,全部都發生在2009.8.8
透過電視新聞頻道24小時的強力播送,一幕又一幕的傳來災情。
包含台東知本地區的金帥飯店倒塌、甲仙鄉小林村慘遭活埋、雙園大橋斷橋、
太麻里道路被土石衝垮、台南地區淹大水、嘉義南投山區道路全斷。
人在家中正享受颱風假的我,頓時無言了。
之前放颱風假,從來都沒有任何罪惡感的。
放的都感覺理所當然,從來沒有不安感。
但在看了災情報導後,這一次的惡水,卻讓我愧疚了起來。
愧疚的是為何希望這個颱風來的如此猛烈,奪走那麼多人的性命、摧毀那麼多家庭。
而我卻在台北享受著政府機關所宣佈的「明天停止上班上課一天」的颱風假。

北部‧風雨不大,在北部的我們享受著人事行政局宣佈的「XXX隔天不用上班、上課乙天」
南部‧強風豪雨,在南部的同胞們正在與死神拔河,爭取生命的延續及親人的安危。
同樣一塊土地,二樣情。
同樣一塊土地,安心在家與生死存亡,天差地遠的二樣對比。
這個日子,發生在我生命的這一天。

那個日子,2009.8.8
繼921之後,在我生命中烙下深深印記的一天。
這一天對我而言,己經不再是父親節了。
反而是全國同胞受難的的日子‧‧‧